清晨兩點,寺裡的“夜巡”(相當於更夫)敲三下木板,把廚房的人們叫醒做飯。三點,再敲四下叫醒全寺的僧人們,然後,僧眾們就起來洗漱穿衣,並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好隊準備上殿。
除了廚房人員以外,全寺僧眾都要聚集到大殿裡上早課。每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,方丈站在殿門左邊,僧值站在殿門右邊。前面佛像前站著“維那”,由他敲響大磬,率領僧眾們頌經。
站在他後面的是當值悅眾,手持引磬;三個當值僧,手持木魚、鐘鼓、鐺子等物,這一隊人組成了月兆唱誦是的小樂隊。大殿中央,分成兩排站著數百僧人。一般說來,職位越高的僧人就能越靠近佛像。
禪堂住僧們則亦在唸佛堂眾僧前面。在最後一排近門處,站著的是臨時在寺院掛單的雲水僧人們。如果沒有值僧允許,任何人都不可離開大殿。
多數寺院裡,早課通常唸誦的程序是:《楞嚴咒》《大悲咒》《小几咒》《心經》《贊佛偈》等。早課的第一段就是誦《楞嚴咒》。
傳說佛陀的弟子阿難被魔女蠱惑,佛陀誦唸這道咒語,救出了阿難。所以,念這道咒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不受性慾的誘惑。接著,誦《大悲咒》和《小几咒》,誦唸他們是為了祈求四元及僧眾平靜無難。
之後在誦《心經》,這是早課的中心內容。第三段,首先誦《贊佛偈》,之後眾僧排隊繞佛像行走,併合掌念“南無阿米陀佛”數百甚至上千遍。然後回到原來的位置跪下念三菩薩名及發願文、三皈依文等,最後念《韋陀贊》,頂禮佛祖,早課結束。
僧眾們聽到遠處打竹板的聲音,那就是即將吃早飯的訊號。這時,在大殿裡,掌管香燭的僧人將一大碗粥供奉在佛像前面,大約6點鐘,木魚梆聲敲響,和尚們就去齋堂吃“早粥”,這是僧人們一天裡的第一餐。
在齋堂裡,和在大殿裡一樣,眾僧按照職位高低,坐在東西向的狹長桌子後面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位。職位越高,座位就越靠近後面中央。方丈坐的位置在一尊低佛像的後面。
這是行堂(齋堂管理者)早已替僧人們盛好了早粥。在吃之前,僧人們先要念《供養偈》,然後服侍長老的侍者從佛像前的碗裡取出7粒米,放在庭院中一個廊柱的小木板上,並彈指向惡鬼施捨食物。
早粥時,僧人們不僅要素淨,還要集中思想做“五觀”,也就是五種思想。這五觀是:一觀食,觀想思量食物的來之不易;二觀身,思量自己的德操,如何補不足;三觀心,即觀想如何防止貪心而不犯過失;四是正視良藥,即把吃飯視作吃藥一樣,是為了滋養身體;五是成道業,把吃飯看成修行,吃飯是為了成就道業。
吃完飯,念《結齋偈》,僧值佈置一天的工作,然後排隊離開齋堂,各回住處。
禪僧回到禪堂,脫去袈裟,換上便袍和便鞋,然後參加“跑香”。當維納高喝“快”時,眾僧便開始疾走,這就叫“跑香”。他們跑成幾個向右繞的圓圈。
距中央佛壇最近的是清僧(普通僧人),外面一圈的是文職僧人,最外面的是班首和維納。離得最遠的是“散香”,他手裡舉著竹棒邊跑邊敲打地面。之後僧眾們落座,兩眼注視不遠於第三排不近於第二排的磚上,脊柱保持平直,控制著呼吸。
為保持肅靜,絕對禁止講話,如果有人畜生,班首和維納就會用香板打他,但不能用香板尖端打人,也不能打臉。坐禪一柱香的時間後,8點左右,第二次跑香開始。
11點,在眾僧坐禪和第二次跑香後,他們前往齋堂吃午飯。午飯通常是將各種蔬菜和豆腐煮在一起的“羅漢粥”。吃完午飯回禪堂,清潔洗漱後開始行香。
這行香坐禪期間,共有三次茶送到他們座位上。茶和禪很久以來就有密切的聯繫,不過現在寺院裡送給僧眾的茶僅僅是熱開水而已。
晚課在日暮後舉行,儀式和早課大致相同,只是所誦的經文有區別。晚課共有三堂功課:一堂唸誦《阿彌陀經》和佛名,以此祈求自己往生西方淨土;一堂禮拜88佛和唸誦《大懺悔文》,88佛是指婆娑世界的53尊佛和現在的35尊佛,向他們懺悔可以滅罪;一堂是放蒙山施食,念《破地獄真言》和《心經》。
晚上9點,僧眾們去回禪房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