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北京奥运会,邹市明以一枚金牌点燃了全国的激情。他的职业拳击生涯如日中天,尤其是2013年转战职业拳坛后,收入猛增,一度突破千万。然而,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,2017年的一场比赛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36岁的邹市明在WBO蝇量级世界金腰带比赛中,因体力透支,遭遇对手连续重击,最终被裁判判定败北。这场意外的失利,成了他从职业拳击转战商界的转折点。
自此之后,邹市明把目光从拳击赛场转向了商业领域。他决心利用自己的“拳王”IP,将拳击文化推广到更多人群中。2018年,他在上海黄浦江畔租下了一个面积达到18000平米的场地,倾力打造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。为确保馆内设施的高标准,邹市明和团队斥巨资进口了德国跑步机,甚至购买了和比赛一样的沙袋,力求打造一个顶级的健身场所。
然而,虽然开馆时场面盛大,星光熠熠,实际经营却并不如预期。明星们的捧场并没有带来持久的客户流量,场馆在开业后的冷清让人震惊。邹市明也曾无奈表示:“最差的情况是一年只有一个月盈利。”
拳馆失败的原因,归结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失败。对于普通工薪族而言,几百元一节的私教课程显然过于高昂,而那些富裕阶层则宁愿把钱投向高尔夫等运动,拳击文化并未成功打入他们的生活圈层。
然而,拳馆投资的失败只是邹市明面临的一个方面。进一步的财务危机源自夫妻俩过于分散的投资。他们共注册了超过二十家公司,夫妻俩在多个企业中担任股东,结果造成了财务和精力上的极度分散。原本想要通过多元化布局构建商业帝国,结果却成了致命的“负担”,压垮了邹市明的事业。如今,邹市明坦言:“银行里有贷款,也有朋友借的钱。”
背负着沉重债务,邹市明并未就此放弃,反而选择了最为直接的方式——变卖房产。这一决定是他们度过危机的唯一途径。他们卖掉了位于北京的别墅、上海的江景房、甚至在美国的豪宅以及遵义的家乡房产。冉莹颖在采访中泪眼婆娑地说道:“我们卖掉了所有房子,仿佛回到了我们初到美国时的艰苦日子。”
更令人唏嘘的是,冉莹颖也不得不将她曾珍藏的奢侈品出售以偿还债务。她在一次视频中表示:“我一直在卖包还债,最后一次买包已经是6年前。”而她的儿子轩轩也在评论区为母亲辩护:“妈妈的包都是几年前买的,家里早就打算卖掉它们了。过年她总是给我们买新衣,而自己穿的是几年前的旧衣。”
然而,这种出售奢侈品偿债的行为,并没有平息外界的质疑。反而有人在评论区指出:“如果大家都说你败家,或许你真该反思一下。”对此,邹市明回应道:“我不希望给妻子戴上任何帽子,她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,帮助我做出所有决策。”冉莹颖则大度地表示:“这些批评,其实反映的是大家对邹市明的关爱。”
尽管面临着巨额债务的压力,夫妻二人并未因此产生矛盾,反而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努力还债的动力。于是,一场生死存亡的反击战,开始在拳台与直播间两地展开。
2024年12月,邹市明宣布复出,喊出了“拳力以赴,擂台见”的口号。这个44岁的复出宣言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波动,网友们的质疑声四起:“邹市明是不是被债务逼疯了?”“44岁重返拳台,能撑几个回合?”面对这些疑问,邹市明坦言:“复出既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拳击,也是在激励自己。我不再在乎输赢。”
尽管拳王的身体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巅峰状态,邹市明承认,现今的他连三回合都很难坚持。但他依然坚持:“只要是靠自己的能力赚钱,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,为什么不呢?”
而此时,冉莹颖也在直播间奋力打拼。每周的直播带货和明星节目《妈耶!》成了她为家庭奋斗的主战场。她的努力不言而喻,拼尽全力维持着这个家庭的运转。
拳王的金腰带已经蒙尘,而妻子冉莹颖的爱马仕则换成了偿债的现金。但他们始终没有被生活的重击KO。擂台换了,对手换了,但只要站着,他们依旧是勇敢的战士。
参考资料:
- 新民周刊——拳王夫妇创业7年,北京、上海、美国等地的房子都卖了
- 青瞳视角——春妮组局《妈耶!》明星宝妈闺蜜局吐槽养娃难题
- 上游新闻——邹市明承认“创业失败”,投资问题背后的真相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